2024考研时事政治热点难点权威解读
随着2024年考研临近,时事政治作为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考生备考的重中之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热点事件频发,如何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入理解核心要义,成为考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栏目特邀权威专家,围绕考研时事政治高频考点展开系统解读,通过问答形式帮助考生厘清模糊认识、夯实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外交活动、经济民生政策等关键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考研时事政治的必考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它强调在14亿多人口的国家推进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富足,也要实现精神富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要从理论层面认识到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从实践层面认识到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世界层面认识到它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并能够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二:2024年国际形势有哪些重要变化及其对国内政策的影响?
2024年国际形势总体上复杂严峻,但也呈现出一些重要变化。从地缘政治来看,俄乌冲突持续影响全球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加剧了国际格局调整;中美战略博弈日趋激烈,在科技、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竞争;欧洲面临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内部矛盾日益凸显。从经济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多国央行维持高利率政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从全球治理来看,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作用受到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面临困境。这些变化对国内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增强战略定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国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再次,我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这些重要变化,深入分析其对国内政策的影响,并能够将其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社会治理创新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三: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从挑战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减弱,对我国出口造成压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再次,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从机遇来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内需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再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投资潜力巨大。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要积极扩大内需,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强社会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系统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备考时事政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