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重点预测: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2020考研政治备考进入冲刺阶段,考生们普遍关注哪些高频考点可能成为出题方向。本文结合历年命题规律和最新政策动态,对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精准把握复习重点,避免盲目刷题。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关键模块,解析不仅提供答题思路,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考生在理解基础上灵活应对。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020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系统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理论创新。要明确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体系来看,它包含“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大板块,考生需逐条理解其内涵。例如,“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具体要求。
要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创新点。比如,在哲学层面,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在经济层面,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脱贫攻坚、抗疫斗争等,论证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要特别注意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联系,避免孤立理解。出题时可能会结合实际案例考查考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例如,分析某项政策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记住概念,更要学会分析现实问题。
问题二:如何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研政治的常考点。这一理念提出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针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存在的零和博弈思维,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考生在复习时,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其时代意义:从理论层面,它超越了西方“文明冲突论”的狭隘视角,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挑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与传统民族主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从实践层面,这一理念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得到广泛实践。考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中欧班列如何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分析其如何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例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也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了方案。从价值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与联合国宪章精神高度契合。在答题时,考生可以对比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现代全球治理需求,论证这一理念的前瞻性和必要性。出题时可能会结合具体国际事件考查考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如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适用性,这就要求考生既懂理论,又关注时事。
问题三: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2020考研政治的常考点。考生需要从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两个角度深入理解。从理论内涵来看,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革命文化是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方向。例如,在传统文化方面,考生可以结合“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等理念,分析其现代价值;在革命文化方面,可以结合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理解其时代传承意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则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从实践意义来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考生可以结合“四个自信”的关系理解,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精神力量层面的支撑。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故宫文创的爆火,分析其如何通过创新形式传承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要特别注意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联系,考生可以分析中国电影、文学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论证文化自信如何提升国家形象。出题时可能会结合具体文化现象考查考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如分析“国潮”兴起背后的文化自信因素,这就要求考生既掌握理论,又关注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