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阶段必看:高频考点解析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的复习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尤其到了冲刺阶段,考生往往会对一些高频考点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复习,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下内容将结合考研政治的复习特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这些问题,让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问题一: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很多考生在复习时往往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其实,唯物史观的核心在于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来说,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意识则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
在复习时,考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来理解这些原理。例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进而带动上层建筑改革的典型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还要注意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如群众史观、实践观等,这些方法论在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问题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在毛中特部分,考生需要重点理解这一使命的内涵、要求和实现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使命不仅包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包括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实现这一使命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实现这一使命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复习时,考生可以通过学习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和领导人讲话来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使命进行了全面阐述,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报告内容,把握其核心要义。还要注意将这一使命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这一使命的实践要求。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具有新民主主义的特点。这是中国革命史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地方。从性质上看,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特点上看,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由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和革命动力等因素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在复习时,考生可以通过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来加深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最终失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取得了胜利。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还要注意掌握中国革命的具体历程和经验教训,例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些历史经验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问题四:思修法基部分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补充,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分别从个人权利、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要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对工作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对个人的要求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
在复习时,考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在爱国方面,可以学习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事迹;在敬业方面,可以学习袁隆平、黄大年等科学家为科研事业而奉献的精神;在诚信方面,可以学习诚信模范的先进事迹;在友善方面,可以学习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感人故事。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问题五:时政部分如何把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复杂多变的,考生在复习时需要关注重点事件和重要会议,把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复习时,考生可以通过学习党中央的重要会议和领导人讲话来把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报告,了解中国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可以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的重要讲话,了解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主张。还要注意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中美关系、气候变化等,通过这些具体问题来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