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核心考点疑难突破
考研政治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核心考点,本栏目收集整理了考生们最关心的5个问题,并给出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力求让考生在短时间内突破难点,提升备考效率。无论是基础薄弱还是希望拔高的同学,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它在当代中国有何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动力。具体来说,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其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而认识则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当代中国,实践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不断调整政策,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在科技创新领域,产学研结合正是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典型案例。理解这一观点时,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比如“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基于农村实地调研的实践成果,进一步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生还需注意,实践观并非简单的经验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总结,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具体问题,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问题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这一使命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继续推进“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二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考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历史维度分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民族复兴展开奋斗。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路径。例如,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则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则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答题时,考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正是“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结果,进一步说明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它与马克思主义有何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理论层面的概括,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而“十四个坚持”是实践层面的要求,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考生在理解时,要把握其逻辑关系:理论创新是前提,实践指导是关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例如,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在哲学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同时,这一思想并非照搬西方理论,而是强调“中国特色”,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基于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思考。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可以对比经典著作和新时代的实践案例,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从而深化对理论体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