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科目新增内容学习指南:常见问题权威解读
近年来,考研政治科目不断更新,新增了许多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国家对青年学子的期望。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新知识点,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的疑问,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解答力求通俗易懂,同时兼顾学术严谨性,希望能为考生的复习提供切实的帮助。无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还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化解读,亦或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最新动态,我们都将逐一剖析,确保考生能够学深悟透,从容应对考试。
问题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核心要义?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人民至上强调的是党的根本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信自立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这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发展目标。
第三,守正创新强调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同时又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创新,就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持守正,才能更好地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
第四,问题导向是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第五,系统观念是指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协同发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经济和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胸怀天下是指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大党的担当和使命,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考生在复习时,要深刻理解每个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这一重要理论成果。
问题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如何理解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其中,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
文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在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的作用体现在它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文化也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建设还能够为政治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健康的文化氛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政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文化也能够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同时,文化建设还能够为社会建设提供道德规范和舆论引导。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同时,文化也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化建设还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引领和思想基础。优秀的文化能够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文化也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支持,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考生在复习时,要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其他组成部分联系起来,全面把握其重要意义。
问题三:如何理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趋势和中国的角色?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现实情况。全球治理体系是指由一系列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国际机制构成的,用于处理全球性问题的制度安排。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多边主义兴起、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等。
多边主义兴起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趋势。多边主义是指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一种理念和实践。近年来,多边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方式。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动力。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开始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合作机制的出现,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体现。
第三,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背景。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的增多,使得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在 global governance 体系变革中,中国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方案;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考生在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趋势和中国的角色,并将其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联系起来,全面把握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