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只讲考研政治

更新时间:2025-09-22 16:28:01
最佳答案

徐涛考研政治: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很多同学常常会遇到一些反复纠结的考点,尤其是马原、毛中特、史纲等模块。徐涛老师的考研政治课程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帮助考生攻克难点。本栏目精选了5个高频问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用徐涛老师特有的幽默风趣方式,逐一剖析解答,让考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核心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这些讲解都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备考思路。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明白实践的定义,它不仅仅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科学实验、社会政治活动等。比如,在考研政治中,毛中特部分经常提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意味着我们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要接地气。徐涛老师用了一个生动例子:就像做蛋糕,光看书不行,必须动手试一试才知道配方对不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的实践内容和方法都不同。比如,古代的农业实践和现代的互联网实践就有本质区别。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遇到新问题才能推动理论创新。在备考时,考生要结合当前热点,比如乡村振兴战略,思考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如何丰富理论。

问题二:如何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变不是简单的提法调整,而是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理解“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它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比如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垃圾分类、数据安全等,这些都是新需求的表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的是区域、城乡、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协调、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徐涛老师打了个比方:以前大家缺吃不缺穿,现在都追求高品质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奢侈品,这就是不平衡不充分。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案例,比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分析矛盾变化的原因和解决路径。

问题三: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是纲,其他三个全面都是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的。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徐涛老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盖房子,现代化国家是房子,改革是打地基,法治是框架,党建是设计师和监督员。四个全面是相互促进的。比如,全面依法治国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又能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实施。考生在备考时,要善于构建知识体系,比如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四个全面”及其具体内涵、相互关系等内容串联起来,这样记忆和理解都会更深刻。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55秒, 内存占用305.91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