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考研政治习题版核心考点疑难突破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徐涛老师的习题版因其系统性和针对性备受考生青睐。然而,不少同学在刷题时仍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难点,尤其是在马原、毛中特等模块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核心考点,本栏目收集整理了徐涛习题版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既涵盖了易错知识点,也涉及了答题技巧,旨在帮助考生扫清障碍,提升应试能力。以下是对几个重点问题的解答,希望能为你的备考提供参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个考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研政治的常考点。很多同学在理解时容易陷入“绝对化”或“形式化”的误区。徐涛老师在习题版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考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把握其深刻内涵。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检验标准不能是主观的,而实践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效果进行对照。例如,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实践标准并非“绝对标准”,它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科学实验中的假设需要通过反复验证才能成为定律。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避免简单化理解。
问题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毛中特和史纲的结合,是徐涛习题版中的高频考点。部分同学容易将两者割裂开来,无法形成系统性认知。徐涛老师的解答强调,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四个全面”则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战略举措。具体来说:
问题三:如何区分“辩证否定”与“形而上学否定”?
这是马原中辩证法部分的难点,很多同学容易混淆二者的本质区别。徐涛老师在习题版中通过对比表格的方式,帮助考生厘清概念。辩证否定是“扬弃”的过程,既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成分,体现发展的连续性。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既淘汰了燃油车,又继承了汽车工业的技术基础。而形而上学否定则是“一刀切”的否定,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割裂了事物间的联系。例如,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盲目拆毁历史建筑,就属于形而上学否定的典型表现。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要结合《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论述,理解辩证否定中“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的辩证关系,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