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徐涛政治经济

更新时间:2025-09-24 21:44:01
最佳答案

徐涛老师带你轻松掌握政治经济学核心难点

政治经济学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同学的难点所在。徐涛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同学们攻克难关。本文精选了政治经济学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徐涛老师的讲解思路,为同学们提供清晰、深入的解答。无论是生产关系还是分配方式,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经济全球化,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跟随徐涛老师的步伐,轻松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精髓!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简单来说,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例如,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再比如,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要求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占有,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否则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最终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比如,当前一些国家实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需要进行改革。这说明,生产关系必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也要认识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问题二:什么是剩余价值?它是如何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简单来说,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那么,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要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说起。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支付一定的工资,这部分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值。然而,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劳动力的价值,还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个大于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关键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维持生存。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而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时,却只支付了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即工资。在工人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他除了补偿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外,还会创造出新的价值,这部分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就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形成了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会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例如,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资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相同的劳动力价值下,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还会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

问题三: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日益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它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 推动了资本流动,使得资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 加速了技术传播和知识共享,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 提高了国际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 加剧了国际竞争,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受到冲击,面临失业和贫困等问题。
  • 加剧了国际经济风险,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可以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
  • 加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得一些发达国家更加富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加贫困。
  • 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跨国污染等。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要防范其消极影响,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084秒, 内存占用310.41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