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考研政治真题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聊城大学考研政治真题以其独特的命题风格和深度解析著称,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多个重要模块。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高频考点感到困惑,如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如何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案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重点,提升答题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个方面。“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具体要求。考生在答题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如“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阐述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强调这一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作用。
2. 如何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基于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刻认识。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人民需求的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从“人民日益增长的”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强调了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发展仍存在区域、城乡、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数据和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分析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治理等。
3. 如何结合实际案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将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展现理论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时,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疫情虽然给经济带来了冲击,但也推动了数字经济、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疫情初期,防控疫情是主要任务,而在恢复生产阶段,则要着力解决供需失衡、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问题。再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分析“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背后的社会根源。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的,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成果。考生在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