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考研政治题型重点难点解析
在师范大学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题型和知识点难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的题型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旨在帮助考生们突破学习瓶颈,提高应试能力。下面,我们将逐一解析这些问题,让大家在备考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问题一: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很多考生在复习时感到困惑,主要在于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其实,唯物史观的核心在于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原理看似简单,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都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比如,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中充满了等级观念,而在现代社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这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点可以通过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来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生产关系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的变革带来了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和文化观念的相应调整。
在备考时,考生们需要多结合实际案例,理解这些原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要注意将这些原理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比如在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时,可以运用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考研政治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块,很多考生在复习时容易将其与其他理论混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而其活的灵魂则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理解这些内容,需要考生们掌握历史背景和理论发展的脉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理论的提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则关注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道路选择和发展策略。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理解其理论精髓的关键。实事求是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群众路线则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独立自主则强调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扰。这些原则在毛泽东的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比如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国情,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典型应用。
在备考时,考生们需要将这些理论内容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比如通过分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理解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将这些理论原则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比如在分析我国当前的改革问题时,可以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史纲)是考研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很多考生在复习时感到头绪繁多,主要在于没有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其实,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等。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也为后来的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戊戌变法则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救亡图存,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则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包括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等。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三大改造则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在备考时,考生们需要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相结合,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也要注意将这些历史经验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比如在分析我国当前的改革问题时,可以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