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高频考点随身记:用碎片时间掌握核心要点
考研政治的复习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很多同学因为工作或学习繁忙,很难抽出大块时间系统学习。其实,利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比如通勤、午休或睡前,记忆一些高频考点也是非常高效的。本文精选了3-5个考研政治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帮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点。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考试实际,非常适合考前冲刺或日常复习。通过短小精悍的问答形式,读者可以快速抓住重点,避免陷入冗长的理论堆砌,让复习更高效、更精准。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研政治中的常考点。简单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二者相互作用、循环往复,推动事物发展。实践决定认识。我们通过亲身经历或观察周围的世界,获得感性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大脑加工,形成理性认识。比如,农民种地,通过多次尝试不同的播种方法,总结出最佳方案,这就是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比如,科学家根据理论设计实验,如果理论正确,实验就能验证假设;如果理论错误,实验就会走弯路。因此,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也要重视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考研政治复习中,考生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图表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一辩证关系,避免死记硬背。
问题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意义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共十九报告中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考研政治中的热点问题。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如区域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需要调整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一论断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来说,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并阐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八个明确”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比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这些都是核心要义的具体体现。“十四个坚持”是落实“八个明确”的具体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在逻辑,并阐述如何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