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备考:喻厚伟老师常见问题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跟随喻厚伟老师学习的同学,往往会对一些核心概念和答题技巧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研政治的重点,本站特别整理了喻厚伟老师考研政治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核心模块,还结合了喻厚伟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备考经验,力求为考生提供最实用、最贴心的指导。无论你是初入备考阶段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老手,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它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其中,“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实践层面的表述;“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成就层面的表述。这三大板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十个明确”的具体内容,比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每个“明确”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考生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理解其逻辑关系。同时,“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考生需要掌握每个坚持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比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实践成果的总结,考生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具体进展和深远影响,比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通过系统学习,考生才能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为答题打下坚实基础。
问题二: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代社会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考研政治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代社会问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明确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要运用群众史观分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当代中国,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再次,要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分析当代社会问题时,要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比如,在推进科技创新时,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问题三:如何高效记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高效记忆这些内容,才能在答题时得心应手。
要掌握记忆的方法。对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关键词记忆法”,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关键词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关键词是“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的关键词是“党指挥枪、人民战争”。对于活的灵魂,可以采用“理解记忆法”,即通过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来记忆。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是指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要结合历史背景记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考生需要了解每个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紧密相关,考生需要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才能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性。再次,要注重联系实际。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考生需要将其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要借鉴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精神,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