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纲领深度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下将针对报告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的历史使命与行动纲领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不仅明确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的深刻论述,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并强调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伟大斗争是指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伟大工程是指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伟大事业是指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伟大梦想是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何理解“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战略安排,既体现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展现了长远目标的前瞻性。通过两个阶段的努力,我国将逐步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体来说,第一个阶段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第二个阶段要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这一思想贯穿于报告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政治立场。具体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例如,在教育领域,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医疗领域,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在社会治理领域,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战略部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在稳定的环境中推进,稳定在改革中得到加强。同时,要注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例如,在经济发展领域,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建设领域,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在社会建设领域,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