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政治马原

更新时间:2025-09-21 14:48:01
最佳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的核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普遍感到困惑的模块。这门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要求考生不仅掌握基本概念,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本文将从几个典型问题入手,深入解析马原的重点难点,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我们将逐一攻克那些看似复杂实则关键的知识点,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轻松。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唯物史观中的核心概念,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阶级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关系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是合理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最终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理解这一点,需要考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既要看到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也要重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哪些核心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经济学说的基石,核心内容在于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来源。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生产该商品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变化。马克思还批判了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局限性,如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只看到了劳动对价值的决定作用,而没有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还揭示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即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理解劳动价值论,需要考生掌握其基本原理,并结合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例如,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等问题。

3. 如何理解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当旧事物无法适应新条件时,就会被新事物所否定,这是第一次否定。例如,资本主义制度否定了封建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否定。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既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新事物在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呈现出新的形态和特征。再次,经过第一次否定后,事物的发展还会经历第二次否定,即新事物又被更高层次的事物所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例如,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否定,这是历史发展的第二次否定。最终,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趋势,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循环往复。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需要考生掌握其基本内容,例如,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辩证的统一等,并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例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等。通过深入理解这一规律,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228秒, 内存占用1.67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