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720题册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考研政治作为考研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杂且涉及面广,考生往往在复习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720题册作为备考的核心资料,涵盖了历年真题的精华和命题规律,但如何高效利用这一资源,成为许多考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720题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点、把握命题趋势,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内容将围绕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以及时政热点展开,力求解答清晰、实用,适合不同阶段的考生参考。
马原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具体来说,社会存在指的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等。而社会意识则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源泉。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没有社会存在,就不会有社会意识。例如,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原始人的原始宗教观念,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则催生了现代科学和民主思想。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比如,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社会主义的兴起则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再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但社会意识并非完全被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既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促进或阻碍社会的发展。例如,先进的科学理论可以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而落后的思想观念则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深入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避免将其简单化、教条化。例如,可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从而更好地把握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
问题2:如何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是相对的、绝对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具体来说,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原材料,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的需要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探索、去创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则是真理的辩证性质的具体体现。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在广度、深度和确定性上都是有限度的,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真理的绝对性则是指,就人类认识的总体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个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理解这两者的关系,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不同方面,它们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牛顿力学在宏观低速条件下是绝对真理,但在高速、微观条件下则显示出其相对性,需要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补充和完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过程,人类认识的总和在无限发展过程中不断接近绝对真理。但就每个具体的真理而言,它总是相对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再次,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和哲学案例,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例如,可以结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现,分析人类对时空和物质的认识是如何从相对走向绝对的,从而更好地把握真理的辩证性质。不能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割裂开来,也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基础,没有相对真理就没有绝对真理;而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离开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也无从谈起。
毛中特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3: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体来说,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也是贯穿其中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体来说,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再次,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也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内容。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法宝,也是贯穿其中的动力源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来说,要坚定不移推进各领域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活力。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避免将其简单化、教条化。例如,可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从而更好地把握其核心要义。
问题4: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这四个方面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是引领全局的龙头。这一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活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也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治保障,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是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政治保证,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领导。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深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避免将其简单化、教条化。例如,可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内在逻辑。
史纲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解这一制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领导,这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和本质。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保证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更不是对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而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政治协商是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人事安排、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等。通过政治协商,可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民主监督是重要职能。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职能,是党和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列席重要会议、开展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进行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避免将其简单化、教条化。例如,可以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分析这一制度如何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