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政治高频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指南
2022年考研政治的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发生了一些变化,考生需要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本文将围绕考研政治的核心考点,通过常见问题的形式,深入解析22年考试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模块,力求解答清晰、逻辑严谨,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热点话题,增强理解和记忆。文章采用问答形式,便于考生快速定位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部分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是辩证法中的核心概念,也是考研政治的常考点。简单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而特殊性则指不同事物、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特点。这两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普遍性。在复习时,要结合实际案例理解,比如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就是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又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特殊性)探索出的独特道路。考生需要掌握这一关系的理论依据、方法论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分析具体问题时。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如何体现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关键。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当代中国,实事求是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正是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客观认识;又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矛盾特殊性的回应;当前强调的“新发展格局”,也是根据中国内外环境变化进行的战略调整。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即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成果,并能够结合具体政策、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如何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考点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体现在具体政策中?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思想体现在具体政策中,首先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通过精准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疫情防控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记住这一概念,更要理解其理论内涵,即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具体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进行分析,说明其如何指导国家治理。
考点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内容,理解其性质和特点是掌握历史脉络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特点主要有:第一,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第二,无产阶级领导是核心;第三,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考生需要掌握这一理论的提出背景、依据以及历史意义,比如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可以理解为何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为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同时,要能够将这一理论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比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表现。
考点五:时事政治中如何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也是考研政治时政部分的重点。这一理念强调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内涵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例如,在政治上,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经济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安全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其意义在于,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回应了世界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关切,也符合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宗旨。考生在复习时,要结合具体的外交实践,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理解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和深远影响,并能够从中国立场和国际视角进行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