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高频考点深度解析:助你轻松应对考试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反复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考点,我们特别整理了几个高频问题的解答。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而且解答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让你在复习时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初次接触考研政治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考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1. 马原中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明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比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思想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指的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现有的生产关系就会成为其发展的阻碍,这时就会爆发社会变革。比如,工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也导致了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基础指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的变革也推动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2. 毛中特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它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它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它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在政治方面,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它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比如,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它强调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比如,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打击腐败;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 史纲中如何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三个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比如,在革命过程中,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敌人。
经济纲领则强调要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比如,在土地革命中,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在工商业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文化纲领则主张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对帝国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和官僚资本主义文化。比如,要发展民族的科学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开展文化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这三个纲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体系。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些纲领,才能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