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题商品经济

更新时间:2025-09-25 02:28:02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商品经济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商品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的必考内容。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往往会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等相关概念感到困惑。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几个常见问题并进行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商品经济的核心考点,解答内容结合了理论阐述和实际应用,力求帮助考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本文,考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问题一: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食物可以满足人们的饥饿需求,衣服可以保暖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这也是商品多样性的基础。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也是商品经济的核心概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如,如果生产一件衣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那么这件衣服的价值就是2小时的社会劳动。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又是矛盾的。商品生产者希望以更高的价值换取更多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则希望以较低的价值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这种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运行逻辑,也影响了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

问题二:价值规律如何调节商品经济?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上。当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投入更多的资源,导致供给增加,价格最终会回落到价值水平。相反,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供给减少,价格会回升。这种调节机制确保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了生产过剩或供给不足。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并不总是等于其价值,而是会在价值上下波动。例如,在丰收年份,农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可能会低于其价值;而在灾年,供给减少,价格可能会高于其价值。但长期来看,价格的变化会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进行,从而实现市场均衡。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微观层面,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比如,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同时,它也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三: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工资)的部分,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是工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够补偿其工资(劳动力价值),还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例如,如果工人一天的工资相当于8小时的价值,但在实际劳动中,他可能需要10小时才能完成工作,那么超出8小时的2小时劳动就产生了剩余价值。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上。资本家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但在劳动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工资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就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手段,可以进一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例如,资本家可以通过实行“工作日制度”,将劳动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而只支付8小时的工资,这样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产量。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源。工人阶级为了反抗剥削,往往会组织工会、进行罢工等斗争,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短的劳动时间。而资本家则通过法律、政治等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劳资矛盾长期存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06秒, 内存占用310.27 KB, 访问数据库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