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数学二难点解析及常见问题解答
2018年考研数学二考试结束后,不少考生反映部分题目难度较大,尤其是涉及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综合题。本文将针对当年考试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并解答考生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点和答题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2018年数学二第10题的积分计算难点在哪里?
2018年数学二第10题是一道涉及分部积分和三角函数的综合性大题,不少考生反映计算过程繁琐,容易出错。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部积分的顺序,以及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变换简化积分表达式。具体来说,题目要求计算一个含有三角函数的定积分,考生需要先通过换元法将积分区间变为标准形式,然后再利用分部积分公式逐步求解。难点主要在于每一步计算都需要细心,尤其是三角函数的符号和积分限的变化容易让人混淆。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多练习类似题型,熟练掌握分部积分的技巧和常见错误。
问题二:数学二第12题的线性代数部分为什么让很多考生头疼?
数学二第12题是一道关于线性方程组的综合题,涉及矩阵的秩、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等多个知识点。不少考生表示,这道题的难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题目要求考生判断一个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并求出解的结构。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先用初等行变换将增广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然后根据矩阵的秩和未知数的个数判断解的情况。题目还要求考生求出解的通解,这需要考生对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有深入理解。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多总结线性代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做综合题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问题三:数学二第15题的微分方程部分有哪些易错点?
数学二第15题是一道关于微分方程的应用题,要求考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不少考生反映,这道题的难点在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以及解微分方程时容易忽略初始条件的应用。题目描述的是一个物理过程,考生需要先根据物理定律列出微分方程,然后通过分离变量法或积分因子法求解。易错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列方程时容易漏掉某些边界条件,导致解不完整;二是求解过程中容易忽略初始条件的代入,导致答案与实际不符。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多练习微分方程的应用题,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并注意检查初始条件是否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