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414植物生理生化备考重点难点解析
2021年的考研414植物生理生化考试,是农学、林学等专业的重要科目,涵盖了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备考过程中,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易错点,需要系统梳理和深入理解。本文精选了3-5个高频问题,结合最新考纲和教材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突破学习瓶颈,提升应试能力。内容涵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调控等关键知识点,力求解答详尽且贴近实战。
问题一: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在植物生理学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它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需要光照参与,其核心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具体来说,光能被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后,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同时产生ATP和NADPH。这些产物不仅是光反应的产物,也是暗反应的重要原料。
问题二:植物激素如何调控生长发育?请举例说明。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每种激素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方式。例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在植物器官的发育和形态建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根的向地生长中,生长素会在重力作用下分布不均,导致近地侧细胞伸长较快,从而使根向下弯曲。
赤霉素则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同时还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例如,在水稻种植中,适当使用赤霉素可以促进秧苗的生长,提高产量。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在根尖和茎尖等快速生长的部位作用显著。脱落酸则参与植物的休眠和脱落过程,例如,在果实成熟时,脱落酸会促进果实的脱落。乙烯则主要参与植物的应激反应,如叶片的衰老和果实的成熟。这些激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在备考时,考生需要掌握每种激素的主要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激素的调控网络。
问题三:植物如何应对水分胁迫?有哪些生理生化机制?
水分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环境压力,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植物为了应对水分胁迫,进化出多种生理生化机制,以减少水分损失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植物可以通过气孔调节来减少水分蒸腾。当土壤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关闭部分气孔,以减少水分散失,同时维持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一过程受脱落酸等激素的调控,脱落酸会促进气孔关闭,从而缓解水分胁迫。
植物还可以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维持细胞膨压。常见的渗透调节物质包括脯氨酸、糖类和有机酸等。例如,在干旱条件下,植物根系会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并通过叶片合成脯氨酸,降低细胞渗透势,从而吸收更多水分。植物还能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应对水分胁迫。例如,一些耐旱植物具有较深的根系,可以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同时,它们的叶片表面常有一层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腾。这些机制共同帮助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生存和生长。在备考时,考生需要掌握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以及不同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