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政治重点难点解析:常见问题深度剖析
2018年考研政治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复习效率,更直接影响考试表现。本文结合2018年考研政治题库中的常见疑问,进行系统性解答,帮助考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内容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时政等多个模块,力求解答详尽且贴近实战。通过阅读本文,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提升应试能力。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考点。它主要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就会发生。例如,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就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答题时,考生可以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或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比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因为打破了旧的经济体制(上层建筑),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新的经济基础),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问题二: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原则强调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层面: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例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能仅凭主观愿望,而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工人的真实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实事求是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毛泽东曾指出:“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发展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理论,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体现。再次,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实践经验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结合毛泽东的著作,如《反对本本主义》和《实践论》,深入理解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还要注意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联系起来,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
问题三: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考研政治中的热点问题。理解这一历史方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时间维度看,新时代始于党的十八大,当时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党的十九大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从发展维度看,新时代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重心要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从国际维度看,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在答题时,考生可以结合“四个伟大”进行分析,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要关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们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的特点和任务,从而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