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关于商品的题目

更新时间:2025-09-24 00:24:01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学:商品与价值之谜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中,商品与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部分,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部分不仅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涉及对复杂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考生往往在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理解劳动二重性等方面感到困惑。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几个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

常见问题解答

1. 什么是商品?商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简单来说,一个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有用,其次必须能够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其价值。如果一件物品只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交换意义,比如自家种的菜自己吃,那它就不是商品。而如果一件物品能够交换但没有使用价值,比如废品,那它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但两者也可能发生矛盾,比如商品滞销时,使用价值再大也难以转化为价值。

2. 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它与商品二因素有何关系?

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比如裁缝缝衣服、农民种粮食,每种劳动都有其独特性,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将其视为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二因素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则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抽象劳动就没有价值。劳动二重性是理解商品价值理论的钥匙,只有认识到劳动二重性,才能明白为什么不同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比如,1件上衣可以交换2件布匹,是因为上衣和布匹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而具体劳动则决定了它们各自的使用价值。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如何决定的?它与商品价值量有何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不是个别劳动者生产商品所需的时间,也不是个别劳动时间的简单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决定的,它会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缩短。比如,如果社会普遍采用更先进的织布机,那么生产布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布匹的价值量也会随之下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生产者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使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在交换中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激励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的重要经济动因。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63秒, 内存占用358.15 KB, 访问数据库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