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政治冲刺期常见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策略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会对一些高频考点和易错点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本文将针对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提供实用的备考建议。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思想道德与法治,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考查重点和答题技巧。通过本文的梳理,考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考点分布,避免在复习过程中走弯路,从而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问题一: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系统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理论体系。要理解这一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意义,它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要把握其核心内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基本框架。例如,“八个明确”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和系统阐述。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著作,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深入理解。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体现在具体政策中,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要关注时事政治,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每年的重要会议和文件都会对其进行新的阐释和补充,考生需要及时跟进,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系统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考生在复习时需要系统梳理,避免零散记忆。要明确每个历史阶段的主题和特点,比如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要重点掌握几个关键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例如,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一大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胜阶段,最终带领中国走向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将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同时,要注意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五四运动如何促进了中共的成立,中共一大如何制定了党的纲领和任务,这些都需要深入理解。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深入分析每个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历史意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部分如何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部分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它要求考生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核心概念。要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它是辩证法的核心,强调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比如,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要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强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比如,水滴石穿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典型例子,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就能穿透石头。
要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比如,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但又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实例来理解这些规律,比如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来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科学实验或生活经验来解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用哲学家的思想或文学作品来解释否定之否定规律。
为了更好地掌握辩证法部分,考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每个规律的具体应用。同时,要注意将辩证法与唯物论相结合,比如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要关注时事政治,因为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每年的重要会议和文件都会体现辩证法的思想,考生需要及时跟进,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