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在命题风格和内容分布上延续了近年的趋势,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注重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试。试卷中,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部分均有涉及,其中部分题目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答题技巧。本文将针对几道高频考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命题思路和答题要点。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同一劳动过程同时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特定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劳动形式,例如农民种粮食、工人造汽车等。而抽象劳动则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将其视为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理解劳动二重性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只有抽象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因为具体劳动只是创造了使用价值,而价值则是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商品生产的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更是社会财富积累的过程。在考研政治中,考生需要掌握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例如,在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时,可以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理论解释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差异。
问题2: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核心内涵?
“新发展阶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核心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新发展阶段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既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又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特征是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例如,在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时,考生可以结合新发展阶段的要求,说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新发展阶段的社会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避免贫富差距扩大。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政策案例,如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阐述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践路径。
问题3:史纲部分如何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导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多次尝试推翻封建统治,但均未成功。而五四运动则通过群众性的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形式,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虽然已经开始传入中国,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而五四运动后,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例如,在分析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时,考生可以结合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五四运动则倡导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五四运动中的具体事件,如“火烧赵家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