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期:高频考点预测与答题技巧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面临着知识点繁多、时间紧迫的压力。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把握重点,本文结合历年真题和命题趋势,整理了3-5个高频考点预测,并提供了详细的答题技巧与解析。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这些内容都能让你在复习时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刷题。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考点,助你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问题一: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如何应用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当代中国,这一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情。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通过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地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瓶颈,从而制定了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事求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新时代,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创新。比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我国提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科技现状相结合的体现。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和挑战。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期间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只有敢于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双碳”目标,正是基于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问题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上。
“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涵盖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例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八个明确”的具体举措。比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各种关系,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强调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一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帮助数千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问题三: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也是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这一目标明确了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愿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为实现总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发展难题的关键。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例如,在司法改革中,我们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司法公正高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例如,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们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种腐败行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问题四: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全球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旨在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既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倡议,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指引。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减排,才能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国互联互通,推动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往往以零和博弈为特征,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强调合作共赢,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例如,在联合国框架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当前,世界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应对这些挑战,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如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问题五: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其内在联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全面概括,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经济建设是根本,为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政治建设是保障,为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政治建设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建设等。例如,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我们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第三,文化建设是灵魂,为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精神力量。文化建设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例如,在推动文化自信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认同。
第四,社会建设是条件,为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社会基础。社会建设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例如,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键,为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例如,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我们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