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冲刺必备: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与应试技巧
2019年考研政治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面临诸多疑惑和难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核心考点,提升应试能力,我们整理了几个在内部资料中反复出现的典型问题,并进行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关键模块,还结合了最新考试趋势和命题规律,力求为考生提供最实用、最精准的备考指导。无论你是基础薄弱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问题一:如何高效记忆马原中的哲学原理?
马原部分,尤其是哲学原理,逻辑性强但抽象难懂,很多考生反映记不住、用不好。其实,记忆哲学原理的关键在于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要掌握基本概念,比如唯物论中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等。要善于构建知识框架,比如将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化的记忆。要通过实例理解原理,比如用“量变到质变”解释个人努力如何推动社会进步,这样既加深了理解,也方便记忆。在复习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口诀记忆等方法,但要避免死记硬背,一定要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热点,比如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分析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这样既能巩固记忆,也能提升答题能力。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重要会议的内在联系?
毛中特部分涉及大量重要会议和理论创新,考生往往感觉头绪繁多,难以把握。其实,理解毛中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比如,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阶段都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创新。在学习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重要会议,比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八大等,重点把握每个会议的核心议题和深远影响。同时,要善于对比分析,比如对比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异同,这样既能理清脉络,也能深化理解。要结合时事热点,比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样既能巩固知识,也能提升答题的针对性和深度。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快速区分重大历史事件?
史纲部分涉及大量历史事件和人物,考生往往感觉难以区分,容易混淆。其实,快速区分历史事件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节点和核心特征。比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长征、抗日战争等,重点把握每个事件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在学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时,可以对比三大改造的异同,比如农业合作化与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同路径和特点。要善于用关键词记忆,比如用“反右倾”和“大跃进”对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用“改革开放”和“四个全面”对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在复习时,可以制作时间轴,将重要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记忆链条。同时,要结合教材中的图表和地图,比如用中国革命根据地分布图理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答题的准确性和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