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翔2021考研政治

更新时间:2025-09-22 12:24:01
最佳答案

任燕翔2021考研政治重点难点权威解读

2021考研政治备考中,许多考生对一些核心概念和易混淆知识点感到困惑。任燕翔老师针对历年考生反馈的高频问题,结合最新考试趋势,精心整理了以下3-5个典型问题并进行深度解析。这些问题覆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力求深入浅出,帮助考生快速突破难点,夯实理论基础。本文内容均基于任燕翔老师2021考研政治辅导体系,结合权威教材和最新政策文件,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考研政治的常考点。很多考生容易将其与简单的否定或肯定混淆,实际上辩证否定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中,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所取代,这个过程就是辩证否定。比如,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旧的人种被新的人种所取代,这就是辩证否定的体现。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智能手机的诞生并没有完全否定功能手机,而是继承了其通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拍照、支付等新功能。

再次,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意味着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在继承旧事物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克服了其消极因素。比如,我国改革开放就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扬弃,既保留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又摒弃了计划经济中的弊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辩证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事物的发展往往经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量变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比如,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就是通过不断积累科研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人才等量变过程,最终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质变。

因此,考生在理解辩证否定观时,要把握其“联系、发展、扬弃”的核心特征,避免将其简单化、片面化。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或现实案例进行阐述,增强解答的深度和说服力。

问题二: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2021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对如何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感到困惑。

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这一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它不仅指导着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发展,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系统性概括;“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八个明确”的具体要求。

再次,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要注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可以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关注时事热点等方式,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核心要义、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问题三: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近年来考研政治的热点问题,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考生对如何理解这一变化及其意义感到困惑。

要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基于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要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为我们制定政策、推动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再次,要把握这一变化对国家治理的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国家治理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更加注重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认识到这一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我们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调整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变化。

考生在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要把握其内涵、意义、影响和动态性,将其与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理论成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081秒, 内存占用310.98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