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007第2题

更新时间:2025-09-22 19:32:01
最佳答案

2007年考研政治第二题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2007年考研政治第二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求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是当年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题目之一。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常见问题的解答,帮助考生梳理答题思路,把握核心考点。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社会和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社会和谐”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揭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由、平等、互助。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分析了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矛盾会逐渐缓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和谐状态。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和谐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解决社会矛盾来逐步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就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问题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何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主要矛盾的解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任务,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解决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社会和谐意味着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协调,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这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例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从而减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明确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避免割裂开来理解。

问题三:如何结合现实问题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现实问题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加强法治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再次,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育和谐文化。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可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案例或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创新等,使答案更具说服力。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079秒, 内存占用306.45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