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策略
2023年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核心考点的掌握至关重要。考生们往往对某些高频考点存在疑惑,需要权威的解读和系统的梳理。本文将针对几个必背考点,结合最新政策动态和考试趋势,提供详尽的解答,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历史事件等,力求解答清晰、逻辑严密,适合广大考生参考。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这“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因此,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就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将其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伟大思想。
问题二:如何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根本。这是由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核心。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也是解决党内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三,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关键。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能够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
第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保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五,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宗旨意识是党的生命线。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牢记宗旨意识,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目标。只有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形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就必须全面理解“六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将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问题三: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其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主张。其核心内涵是: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应该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主张。其核心内涵是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应该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一理念,对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