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研政治背记手册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2026年考研政治备考进入关键阶段,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点和疑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考点,我们特别整理了以下常见问题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内容不仅权威全面,还注重口语化表达,力求让考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攻克难关。无论是基础薄弱还是希望拔高的同学,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重点突破方向。
常见问题解答
1. 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考生在理解时要结合具体实例。社会存在指的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整个物质生活条件,比如经济基础、阶级关系等。社会意识则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思想观念。这个原理强调的是,物质条件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存在)促使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观念的接受(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也有相对独立性,它既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比如,先进的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推动社会进步;而落后的思想观念则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因此,在备考时要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才能真正做到理解透彻。
2. 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毛中特部分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从多个维度把握其历史方位。从时间维度看,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期,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总结,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领域维度看,新时代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每个领域都有其新的特征和任务。比如,经济方面强调高质量发展,政治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文化方面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从成就维度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从目标维度看,新时代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承续和发展。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将这些维度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碎片化记忆。
3. 史纲部分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历史作用?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史纲部分的重要论述,考生需要从多个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从政治领导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人士,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这一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凝聚了民族力量,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从军事斗争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大量日军,成为抗战的主力军。在正面战场,虽然国民党军队承担了主要的正面防御任务,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多次参与重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等,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从思想文化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民族主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既是对其历史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等优良传统的体现。在复习时,要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这一论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