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021核心考点深度解析:常见疑问权威解答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知识点的理解,更直接影响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核心考点,本栏目特别整理了2021年考研政治中的常见疑问,并邀请权威教师进行深度解析。解答内容力求详尽、易懂,结合历年真题和最新政策,让考生在复习中少走弯路。通过这些问答,考生不仅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提升应试能力,为最终的高分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简单来说,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它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具体来说,这一思想涵盖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个部分。“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和系统阐述。“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十四个方面。
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需要考生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要认识到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要理解这一思想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新发展理念”等重要概念。要结合实际,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问题二:如何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哲学上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而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精神、观念或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而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意识,这是由精神、观念或意志决定的。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内涵,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应用。
问题三: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一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与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要结合当前党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落实措施和实际效果,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