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刘峰热点问题深度解析
2018年的考研政治备考中,刘峰老师的讲解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课程不仅系统全面,而且深入浅出,善于用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语言解析复杂的政治理论。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问,刘峰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常见问题并给出详细解答。这些内容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方面,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本文将精选其中几个重点问题,结合刘峰老师的讲解,为大家提供权威且实用的解答,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上。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问题二:如何把握“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是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伟大斗争是手段,是实现伟大事业的必经之路,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伟大梦想是动力,是实现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柱,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而伟大工程是基础,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呢?因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果党的建设出现问题,其他三个“伟大”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问题三: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旨在推动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命运与共”,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应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它反对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旧思维,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它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