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肖秀荣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2023年考研政治备考进入关键阶段,考生们普遍关注高频考点和易错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内容,本栏目精选了肖秀荣老师考研政治23版教材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最新时政热点和命题趋势,进行系统性解答。内容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模块,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框架,助力考生突破学习难点,提升应试能力。文章不仅提供标准答案,还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实际应用,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研政治的常考点。简单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二者相互促进、循环上升。
实践决定认识。我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材料,比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这些经验积累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前提。没有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古代人们通过耕种发现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逐步总结出农业知识,这就是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可能导致实践失败。比如,科学家基于理论预测实验结果,若预测准确,就能推动科学进步;反之,则需修正理论重新实践。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生动说明了这一辩证关系。
认识与实践的循环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世界的理解,再以新的认识指导更高级的实践,如此往复。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手工计算到人工智能,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的相互推动。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这一关系要结合社会热点。比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要依靠农民的实践经验,也要运用农业科技理论;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科学家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掌握这一原理,有助于分析现实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考试中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考研政治的必考内容,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是理论体系的理论支柱,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它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比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政治原则,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立场,明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动力。考生要理解每个“明确”背后的逻辑关系,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都是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十四个坚持”则是行动纲领,是对“八个明确”的具体化。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对应着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则细化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自立自强等具体举措。理解时要避免割裂,比如分析“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时,要联系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
答题时,可以结合时政热点。比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与“八个明确”中关于发展质量的要求一脉相承;“十四个坚持”中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对应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展现对理论的深刻理解。
考生还需注意理论的形成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形成的,比如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实践都印证了其科学性。答题时适当引用现实案例,既能避免空泛,也能体现理论的生命力。
3. 思修法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思修法基的重点考点。考生需要理解其与个人发展的内在联系,避免将其简单视为政治口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发展提供价值指引。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个人在追求职业成功、参与社会治理时,可以将其作为行为准则。以“敬业”为例,一个医生若能坚守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提升医疗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个人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每个人的道德实践、职业贡献都是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比如,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既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传播了社会正能量。这种双向互动,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
答题时,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比如,分析“诚信”的重要性时,可以提到疫情期间诚信捐赠、考试中抵制作弊等案例,说明个人诚信不仅关乎自身形象,也维护了社会秩序。这种联系使理论更具说服力。
要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但并非排斥个人价值,而是主张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比如,“爱国”要求个人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但这并不妨碍追求个人梦想,关键在于二者的平衡。理解这一辩证关系,有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如何结合时政热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2023年考研政治中可能结合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等时政进行考查。考生需要从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把握其内涵。
从理论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比如,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全球气候治理等议题,都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这一理念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中的零和博弈思维,倡导合作共赢。答题时可以引用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具体方案,说明其实践路径。
从现实意义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以疫情防控为例,疫情没有国界,只有合作才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中国提出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考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比如中欧班列促进经济复苏、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等,说明其国际影响力。
答题技巧上,要避免泛泛而谈,而是聚焦某一热点。比如分析“一带一路”时,可以结合“八个明确”中关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要求,说明其如何推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比如在减贫、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贡献。
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比如,“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为其提供了思想资源。答题时适当引用传统文化典故,能够增强论证的深度和说服力。
5. 考前如何高效复习肖秀荣考研政治教材?
肖秀荣考研政治教材内容丰富,考前复习时间有限,考生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避免盲目刷题。
回归教材框架。建议先通读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等模块的目录和重点章节,构建知识体系。比如,马原部分可以围绕“实践论”“唯物史观”等核心概念展开,毛中特则要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框架清晰后,再针对性复习,效率会更高。
结合时政热点。肖秀荣老师的《形势与政策》部分是重要复习资料,考生要重点掌握年度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等。比如,2023年考研政治可能会考查全国两会、中共二十大精神等,这些内容往往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出现。建议用思维导图梳理时政与理论的结合点,比如“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
答题技巧上,要注重“分析题”的背诵与练习。肖四肖八是必备资料,但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每个答案的逻辑。比如,分析题通常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考生要掌握答题模板,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平时可以模拟考试环境,限时作答,查漏补缺。
保持心态稳定。考前适当放松,避免焦虑。建议每天安排固定复习时间,比如上午记理论,下午练题目,晚上回顾错题。同时,关注时事新闻,培养政治敏感度。比如,留意外交部发言人表态、国内政策调整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命题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