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研政治学习中的核心难点突破
在备战考研政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原知识点,我们特别整理了几个常见的难点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的核心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关键领域,旨在帮助考生突破学习瓶颈,提升应试能力。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这些解答都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根源。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精神现象,都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比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结构简单,因此他们的意识也主要是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和原始的宗教信仰。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文化形态。
具体来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他们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社会交往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人们的意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则更多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竞争。社会存在的变化也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然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反作用。虽然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它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存在的影响,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唯物史观时,既要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也要认识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这样才能全面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问题二: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了资本家的利润来源。那么,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拥有生产资料,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其使用价值则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的秘密所在。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强度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一定的前提下,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时间,让工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增加剩余价值。例如,本来工人工作8小时可以创造出相当于其工资两倍的价值,但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10小时,那么工人创造的价值就会增加到原来的1.25倍,其中超过其工资的部分就是额外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强度,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同样也能增加剩余价值。
资本家还可以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合理,即增加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比例,相对减少可变资本(劳动力)的比例,来相对地提高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而不创造新的价值,但资本家可以通过使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等不变资本,让工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增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从而获取无偿的剩余劳动,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所在。
问题三:如何区分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与“否定”?
在辩证法中,“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否定”是指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所导致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而“否定之否定”则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整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周期。
从范围上看,“否定”是针对事物的一个阶段或方面的,是事物从肯定状态向否定状态的转变;而“否定之否定”则是针对事物发展的一个完整周期,它包含了事物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新的肯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仿佛是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但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性质上看,“否定”是破坏性的,它打破了旧有的状态,但同时也为新的状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而“否定之否定”则是在破坏旧有的状态的同时,也保留了旧有的状态中合理的因素,并在新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因此,“否定之否定”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以一个产品的开发为例来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个新产品被开发出来,这是最初的“肯定”阶段。然后,由于市场反馈和技术的进步,产品需要进行改进,这就是“否定”阶段,旧的产品被新的产品所取代。经过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产品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否定之否定”阶段。在这个阶段,新的产品不仅保留了旧产品的优点,还克服了旧产品的缺点,实现了质的飞跃。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周期。两者都是辩证法中关于事物发展的重要观点,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在学习辩证法时,要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