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政治问题

更新时间:2025-09-26 03:32:01
最佳答案

2021考研政治常见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策略

2021年的考研政治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共性的难点和疑惑。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包括时政热点的把握以及答题技巧的运用。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整理了几个典型的考点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思路。这些问题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内容,也涉及了时事政治和道德与法治等辅助模块,旨在帮助考生构建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应试能力。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考研政治中的常考点。这一原理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区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标志。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客观性是指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其结果是否满足主观需求需要通过客观事物来检验;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则表明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看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由于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是主观的,也不能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能是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在人类认识史上,曾经有人试图用其他标准来检验真理,比如理性、权威、感觉等,但这些标准都存在局限性。例如,理性虽然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但它本身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权威的言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感觉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同样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是指对于任何特定的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即看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不确定性是指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会不断深化,真理的标准也会不断完善。例如,科学理论在刚提出时可能只得到部分实践的验证,随着科学实验的不断发展,理论的正确性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问题二: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在考研政治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能够将其与具体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

我们要明确“实事求是”的出处和基本含义。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强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这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雏形。后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再次,“实事求是”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事求是”思想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国情民意,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内涵、理论渊源和实践要求,并能够将其与具体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

我们要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这一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坚持和深化。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再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的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770秒, 内存占用311.01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