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考研政治大纲

更新时间:2025-09-26 16:32:01
最佳答案

20届考研政治大纲重点难点权威解读

2020年考研政治大纲已正式发布,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历史事件等多个模块。不少考生对大纲中的新增考点、变化内容感到困惑。为此,我们整理了5个高频问题,结合最新大纲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快速把握复习重点,高效备考。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建设新要求等核心考点,解答力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例如,“八个明确”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系统概括。“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内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要义的具体内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避免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结合“放管服”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具体实践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答题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问题二:20届考研政治大纲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哪些新要求?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中,政治建设是首要任务,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深刻内涵。例如,“四个意识”包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考生要理解这四个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的重要作用。“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政治原则。大纲还强调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成果,考生可以结合主题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如“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来理解党的建设如何落实到基层工作中。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既能帮助考生掌握理论要点,又能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深度。

问题三:如何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也是20届考研政治大纲中的重要考点。这一理念强调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倡导通过合作共赢来解决全球性问题。其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打破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零和博弈思维,倡导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它强调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主张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平台解决国际争端。例如,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采取贸易报复措施。再次,它关注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挑战。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中欧班列的开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立等,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还可以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一理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从而提高答题的理论深度。

问题四:历史事件的选择性必修内容有哪些变化?如何复习?

20届考研政治大纲对历史事件的选择性必修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关注。例如,大纲中首次将改革开放史作为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阶段和重大成就。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线索进行梳理,如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78-1982)、全面展开阶段(1982-1992)、深化发展阶段(1992-2012)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每个阶段都要把握关键事件和理论创新,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大纲还强调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经验教训,考生可以结合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等案例,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复习时,建议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即既要掌握历史事件的细节,又要提炼其中的理论启示,避免单纯记忆史实。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可以结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来理解理论创新对实践推动的重要作用。

问题五: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和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20届考研政治大纲中的新增考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其概念、特点和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例如,在民主选举方面,大纲强调了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如村委会选举、社区居民自治等;在民主协商方面,则突出了人民政协的作用,如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考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有事好商量”的基层协商平台,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强调法治保障,如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国家机构的修改,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复习时,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把握:理论层面,要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区别,如西方民主强调“多数人暴政”的风险,而中国强调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实践层面,可以结合“十四五”规划中的民主立法、民主决策等内容,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通过这样的多维分析,既能帮助考生掌握考点,又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087秒, 内存占用309.27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