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考研政治2020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考研政治作为考研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杂且理论性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2020年,肖秀荣教授的《形势与政策》及《考点预测》等系列教材成为考生必备的复习资料,但许多考生在理解某些核心考点时仍存在困惑。本文将结合肖秀荣2020年的考研政治辅导内容,针对考生普遍关注的3-5个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升应试能力。文章内容将采用口语化表达,力求通俗易懂,同时确保解答详尽,满足考生的复习需求。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个方面。“八个明确”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例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根本原则,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追求的根本立场,明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概括,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每个要点的具体内容,还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是要认识到“八个明确”是理论指导,“十四个坚持”是实践要求,二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还要结合肖秀荣教授的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这些要义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例如通过脱贫攻坚战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来加深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要义的理解。只有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才能在答题时做到逻辑清晰、论点有力。
问题二:如何区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在内涵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和一条根本保证的有机整体。其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是引领全局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三大战略举措,分别侧重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为其他三个方面提供政治保障。例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又具体划分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性目标。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例如,在“经济建设”中,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建设”中,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建设”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中,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考生在复习时,要明确“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侧重于顶层设计和阶段性目标;“五位一体”是总体布局,侧重于各方面建设的统筹协调。同时,要结合肖秀荣教授教材中的具体案例,例如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五位一体”布局实践,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只有准确把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在答题时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问题三: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其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鲜明主张。其核心要义是,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应摒弃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旧思维,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中“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强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例如,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球气候治理等国际事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再次,它关注全球性挑战的共同应对,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重大传染病等,倡导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例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向多国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分享抗疫经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考生在复习时,要结合肖秀荣教授教材中的相关论述,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特别是要认识到这一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向。同时,要关注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具体实践,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通过这些案例来加深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只有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才能在答题时做到言之有物、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