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2015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部分以其独特的命题逻辑和语言陷阱,成为考生备考中的难点。本文将结合当年真题,针对三个典型高频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通过对语境理解、词汇辨析和逻辑推理的综合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此类题型,避免陷入常见的思维误区。
问题一:如何通过上下文逻辑判断空格词汇?
在2015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中,很多空格的词汇选择依赖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例如,某题干中的空格前后分别描述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场景”和“最终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考生需要通过分析这种转折关系,判断空格处应填入表示否定或减弱的词汇。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首先明确句子的主干结构,再结合前后文的语义衔接,排除明显不符合逻辑的选项。关注文中高频出现的逻辑连接词,如“however”“although”“but”等,有助于快速锁定正确答案。
具体来说,2015年真题中有一题考查了“despite”的用法,题干描述了“尽管实验条件艰苦,研究员仍坚持观察”,考生需要理解“despite”表示让步关系的语义功能,才能正确选择表示“尽管”的词汇。通过分析上下文的对比关系,考生可以避免仅凭孤立词汇含义做答的错误倾向,从而提高解题准确率。
问题二:词汇辨析中的词义细微差别如何把握?
词汇辨析是完形填空中的常见考点,2015年真题中尤其注重考查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例如,某题干提供了“benefit”“advantage”“gain”三个选项,考生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哪个词更符合语义。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关注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搭配习惯和情感色彩。例如,“benefit”常与“from”搭配表示“受益于”,“advantage”则强调“优于”的意味,而“gain”更多指“获得利益”。通过对比分析这些词汇的用法差异,考生可以更精准地做出选择。
考生还可以借助词根词缀法辅助辨析。例如,2015年真题中有一题考查了“reduce”和“decrease”的用法,考生可以通过分析“re-”前缀的强化意义,判断“reduce”比“decrease”更强调主动减少的语义。这种基于词汇构词法的解题思路,能够有效应对复杂语境下的词汇辨析难题,避免因语义混淆而选错答案。
问题三:如何利用语法结构排除干扰选项?2>
语法结构是完形填空解题的重要依据,2015年真题中不少空格考查了固定搭配或句子成分的衔接。例如,某题干中出现了“subject to”结构,考生需要准确理解其表示“易受……影响”的用法,才能排除其他干扰选项。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首先分析空格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再结合固定搭配的规则进行判断。例如,“subject to”是典型的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考生需要避免将其误认为动词短语而选错答案。
考生还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的完整性来排除干扰选项。例如,2015年真题中有一题考查了“with”引导的独立主格结构,考生需要判断空格处是否需要填入表示“伴随状态”的词汇。通过关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考生可以快速识别语法错误选项,提高解题效率。这种基于语法规则的解题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完形填空中常见的结构陷阱,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