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治考研大题前瞻: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2018年政治考研的大题预测一直是考生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命题趋势,我们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学术动态,整理了几个高频考点,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思路。这些问题不仅覆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模块,还涉及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旨在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答题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上。从“八个明确”来看,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和系统阐述。例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根本政治原则;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是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比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的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则突出了国家安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准确表述这些核心内容,还要结合具体事例或理论联系实际,展现对这一思想体系的深入理解。
问题二:如何看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它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愿景,是引领各项工作的龙头。比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具体目标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行动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强调的是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如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司法公正等,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比如,反腐败斗争、“八项规定”等,都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的重要举措。这四个方面中,总目标是引领,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党建是关键,考生在答题时需把握这种内在逻辑关系,避免割裂理解。
问题三:如何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具有深远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深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比如,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生存需求,而是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环境污染问题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健康。这一变化要求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进行调整。过去的发展模式可能难以满足新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比如,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活;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这一变化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新动力。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比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创新,都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数据或案例,如人均GDP增长、基尼系数变化等,增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