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语法长难句解析:常见难点与突破技巧
在考研英语的备考过程中,长难句是许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尤其是语法结构复杂、逻辑关系隐晦的句子,常常让考生望而却步。田静老师作为考研英语语法领域的知名专家,通过系统的方法和丰富的实例,帮助考生破解长难句的密码。以下将结合田静老师的讲解,解析几个常见的语法问题,并提供实用的解题技巧。
问题一: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物,但关系代词却用了 "who"
在定语从句中,先行词如果是物,通常使用关系代词 "which" 或 "that"。但有时考生会看到关系代词用 "who",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当先行词是表示人的名词,但前面有不定代词(如 "somebody", "nobody")修饰时,为了避免重复,有时会用 "who" 来指代不定代词。例如:"Somebody who speaks fluent English can help us." 这里 "who" 指代 "somebody"。但要注意,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应该用 "which" 或 "that"。
田静老师强调,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如果先行词是物,但前面有不定代词,可以优先考虑 "which" 或 "that"。如果确实需要用 "who",一定要确保句子逻辑通顺。考生还可以通过练习来熟悉这类特殊用法,比如多做一些含有不定代词的定语从句练习题,加深理解。
问题二:分词作状语时,何时用现在分词,何时用过去分词
分词作状语是考研英语中的常见考点,但很多考生容易混淆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用法。简单来说,现在分词(-ing形式)通常表示主动或正在进行的状态,而过去分词(-ed/-en形式)通常表示被动或完成的状态。例如:"Seeing the police car, the thief ran away." 这里 "Seeing" 表示主动的动作,即“看到警察车”这个动作是主语“小偷”主动做出的。而 "run away" 是结果。如果改为 "Having been seen by the police, the thief ran away.",则表示“被警察看到”这个动作是主语“小偷”被动接受的。
田静老师建议,在分析分词作状语时,要关注句子主语与分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是主动关系,通常用现在分词;如果是被动关系,则用过去分词。还可以通过分词的时态和语态来判断。例如,现在分词短语可以表示时间、原因、方式等,而过去分词短语通常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等。通过多做题和总结,考生可以逐渐掌握这两种分词的用法差异。
问题三:虚拟语气在非真实条件句中的用法
虚拟语气是考研英语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在非真实条件句中。非真实条件句通常表示与事实相反的情况,常见的结构包括 "if only", "wish", "as if" 等。例如:"If only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这里 "if only" 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表示与事实相反的情况,即“我实际上没有努力学习,所以没有通过考试”。虚拟语气中的动词需要使用过去式或 "would/could/might + 动词原形"。
田静老师特别强调,在非真实条件句中,即使从句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也不需要加 "s"。例如:"If he were here now, he would know the answer." 这里 "were" 而不是 "was"。"wish" 后面的宾语从句也需要使用虚拟语气,即动词用过去式或 "would/could/might + 动词原形"。考生可以通过多练习不同类型的非真实条件句,逐步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