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电磁场与电磁波常见疑问深度解析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物理等专业考研的核心专业课之一,考察内容涉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传播、波导与天线等。不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如知识点理解困难、计算技巧欠缺或真题把握不准。本栏目精选了5个高频疑问,从理论到实践角度提供详尽解答,帮助考生系统梳理知识框架,突破备考瓶颈。内容均基于权威教材与历年真题,力求解答精准且通俗易懂。
疑问一: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时变与非时变场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应用?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基石。时变场与非时变场的核心差异在于是否考虑时间依赖性。时变场(?E/?t≠0, ?B/?t≠0)会激发位移电流,导致?×H=J+?D/?t成立,此时安培定律不再独立,是电磁波传播的基础。例如,天线辐射电磁波就是典型的时变场应用,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电偶极子周围的电场和磁场表达式。而非时变场(?E/?t=0, ?B/?t=0)则无位移电流,简化为?×H=J,常见于稳恒电流电路分析。应用时需注意:对于传输线问题,若频率极高,必须计及时变效应;而在低频交流电路中,可近似将位移电流忽略。特别提醒,时变场的边界条件处理更复杂,需结合电荷守恒定律(?·J=-?ρ/?t)联立分析,这一点常被考生忽视。例如,在求解金属表面的电磁场时,必须同时满足切向电场连续和法向磁场连续,而非时变场仅需切向磁场连续。
疑问二: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有何规律?反射与折射的具体计算方法是什么?
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这背后是边界条件决定的。关键参数包括折射率n(n=c/v,v为相速度)、波阻抗η(η=√(μ/ε))。反射系数r和透射系数t的计算需用到这两个参数:对于理想介质分界面,r=(η?-η?)/(η?+η?),t=2η?/(η?+η?)。特别地,当波阻抗相等时(如自由空间入射空气),反射率为零。例如,光纤通信中利用全反射原理,要求纤芯与包层折射率差足够大(通常n纤芯≈1.5,n包层≈1.45)。计算时需注意:对于横电磁波(TEM),E⊥k,可简化处理;而横电波(TE)或横磁波(TM)则需考虑偏振依赖性。相位变化的判断也很重要:入射角θi等于折射角θt(斯涅尔定律),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介质界面从光疏到光密时)。实际应用中常遇到多层介质问题,此时需逐层递推法计算,例如计算平板波导的功率传输效率,就必须联立边界条件求解E、H的连续性。
疑问三:矩形波导中TE10模的截止频率和传输特性如何分析?
矩形波导是考研电磁场与电磁波的重点,TE10模是最基础的模式。其截止频率fc=(c/2)(a/λc),其中a为波导宽边尺寸,λc是截止波长。计算时记住公式fc=c/(2a)(当β=0时),特别提醒:截止频率是波导能传输的最低频率,低于此频率将完全衰减。传输特性方面,相速度vp=c/√(1-(f/fc)2),群速度vg=df/dβ=c√(1-(f/fc)2),注意vp≠vg。场分布上,Ez(x,y)=0,Hx=0,这导致电场仅沿y方向变化,磁场则同时有x、z分量。具体求解时,需解亥姆霍兹方程?2E+k2E=0,边界条件为x=0和x=a处Ey=0。特别技巧是利用分离变量法,设Ey=X(x)Y(y),解得X(x)=sin(kx</sub)x,kx2=a2kc2,从而kc=π/a,代入截止频率公式验证。波导损耗计算则需考虑导体表面电阻和介质损耗,这部分常在计算题中作为附加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