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2019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是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模块。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我们整理了马原部分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不仅覆盖了考试的重点难点,还结合了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力求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马原的精髓。以下是对几个核心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为你的备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简单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思想等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理解唯物史观时,考生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完善。再比如,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广大扶贫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改善,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执行力。通过这些案例,考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分析中。
问题二: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如何应用于实际?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 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进行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绝对剩余价值,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理解剩余价值理论时,考生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我国当前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平台经济模式,利用用户的剩余时间创造了巨大的剩余价值。这些企业在用户使用其平台时,通过广告、数据变现等方式获取了用户的剩余价值。再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自动化生产等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利润。通过这些案例,考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分析中。
问题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指导当代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阶级斗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时,考生还需要结合当代实践进行分析。例如,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我国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再比如,我国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也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精准扶贫,我国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这些案例,考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