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30题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2018年考研政治试卷的30道选择题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对时事政治和理论应用的灵活运用。这些题目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细节的理解和整体框架的把握。本文将针对2018年考研政治30题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点,提升答题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2018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有关唯物史观的题目考察了考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提到“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要求考生解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案例,如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唯物史观还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考生在答题时也应体现这一观点,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如何应用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2018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有关“实事求是”的题目可能考察考生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例如,题目可能会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要求考生解释如何将“实事求是”原则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需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政策,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这些政策的成功实施,正是“实事求是”原则的生动体现。考生还应指出,在新时代,我们仍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多个维度。在2018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目可能考察考生如何将其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例如,题目可能会提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求考生解释如何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需要指出,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个人发展提供了道德指引。例如,通过践行“爱国”价值观,个人可以增强国家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家建设;通过践行“敬业”价值观,个人可以提高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考生还应强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个人应注重诚信和友善,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