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考研政治热点问题深度解析:2019年考生必看
2019年考研政治备考中,徐涛老师的课程和辅导资料深受考生喜爱。然而,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仍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本文精选了2019年徐涛考研政治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力求通俗易懂,结合实际案例,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少走弯路。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高频考点。这一原理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区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关键所在。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实践。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政治实践则涉及阶级斗争、社会改革、国家管理等方面,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科学实验则是人类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和实验的活动,它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进行对照,从而判断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即是否是真理。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最终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提出之初,也曾遭到许多人的质疑,但后来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和实验,其正确性得到了证实。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理的典型例子。
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认识和理论。同时,认识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因此,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把握实践的定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问题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如何应用于当代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当代中国,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其特点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的科学分析。
在当代中国,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国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当代中国,仍然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的主体力量。在当代中国,同样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完成,但在当代中国,仍然需要警惕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例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会通过各种手段干涉中国内政,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创造性运用这一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对于考生掌握当代中国政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例如,“八个明确”中的第一点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十四个坚持”中的第一点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强调了党的领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将其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从而更好地掌握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