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新增内容常见疑问与权威解答
近年来,考研政治科目内容不断更新,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新增内容感到困惑,例如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如何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内涵等。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大家攻克复习难关。
常见问题解答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如何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具体来说,“八个明确”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和系统阐述。“十四个坚持”则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14个方面。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又根据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观点和战略思想,例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新观点和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和理论创新,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
3. 如何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部署?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其核心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具体来说,其核心任务和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战略部署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例如: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这些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必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4.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球治理观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一理念基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认知,强调各国应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它强调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避免冲突和战争,是实现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强调各国应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再次,它强调各国应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它强调各国应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各国应尊重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它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世界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具有广泛共识和深远影响的全球治理观,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必将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5. 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及其与西方民主的区别?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它强调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强调民主的广泛性,即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它强调民主的真实性,即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人民能够真正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的重大决策都来自于人民的意愿。它强调民主的管用性,即民主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国家和社会问题,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在民主的价值观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至上,而西方民主强调个人主义。在民主的运行机制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协商民主,而西方民主强调竞争民主。再次,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多种形式,而西方民主强调选举民主。在民主的目标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而西方民主强调维护资本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