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考研政治三科备考常见疑惑深度解析
2019年考研政治三科(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是考生们普遍关注的重点,也是复习中的难点。许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马原的理论抽象难懂,毛中特的政策理解偏差,史纲的时间线混乱,思修法基的实践应用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成为考试失分的“绊脚石”。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决这些疑惑,我们整理了三科中最常见的5个问题,并给出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覆盖了理论理解、知识点记忆、答题技巧等多个方面,希望能为你的备考之路提供切实的帮助。
问题一:马原部分如何将抽象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
很多同学反映马原的理论比较抽象,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感觉难以理解,更别提与实际生活联系了。其实,马原的核心在于揭示世界运行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这个规律来分析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个人成长中的优点与缺点、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等。在学习时,可以尝试用马原的理论框架来解读时事热点,比如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用价值规律解释经济现象等。要注重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才能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政策变化的逻辑?
毛中特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方针政策,很多同学感觉政策之间联系不紧密,难以把握其变化的逻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梳理清楚时间线,了解每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政策重点。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解决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则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等。要理解政策变化的内在逻辑,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策?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带来了哪些影响?比如,从“一国两制”到港澳回归,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通过分析这些逻辑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政策的连续性和创新性,避免碎片化记忆。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理清复杂的历史事件?
史纲部分涉及的历史事件比较多,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很多同学感觉记不住时间、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细节繁多,容易混淆。要理清这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可以采用“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以人物为线”的方法。要掌握主要的历史时间节点,比如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这些节点是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在每个时间节点下,重点掌握几个关键事件,比如五四运动中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会议和人物等。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串联起相关的事件,比如以毛泽东的领导活动为线索,可以串联起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问题四:思修法基部分如何提高实践应用的自觉性?
思修法基部分的理论比较贴近生活,很多同学能够理解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感到困难,尤其是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要提高实践应用的自觉性,首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度,不仅要理解概念的定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价值理念。比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知道其内容,还要理解其意义,即为什么要倡导这些价值观?它们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要注重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职业道德时,可以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诚信、友善等美德;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可以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遵守法律法规。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实践应用的自觉性。
问题五:政治三科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政治三科的复习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计划和方法,很多同学感觉复习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要进行有效的复习,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将三科的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可以先复习马原部分,因为其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然后再复习毛中特、史纲和思修法基,最后进行模拟练习和查漏补缺。要注重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概念卡片等方式,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比如,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马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用概念卡片记忆毛中特的重要政策和史纲的重要事件。要注重练习和反馈,通过做真题、模拟题等方式,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并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弥补。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更好地应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