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一答案深度解析及常见疑问解答
2018年考研政治科目结束后,许多考生对答案和解析充满疑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点和答题思路,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问题并进行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旨在帮助考生梳理知识、明确方向。以下是针对部分重点问题的解答,希望能为你的复习提供参考。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马原部分关于唯物史观的题目如何得分?
在2018年考研政治一试卷中,马原部分有一道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题,很多考生反映对答题要点把握不准。其实,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明确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等。结合题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原理,并联系实际案例进行阐述。例如,如果材料涉及经济发展与制度改革的关系,可以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清晰,分点作答,避免泛泛而谈。很多考生失分的原因在于没有紧扣原理,或者论述缺乏条理。建议平时多练习分析材料的能力,尝试用原理解释现实问题,这样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中特部分的新增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多考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其实,这一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比如是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结合教材内容,提炼出相关的理论要点。例如,如果题目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很多题目会给出具体情境,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有些考生错误地认为死记硬背就能得分,实际上,命题者更注重考生的分析能力。建议平时多看时政新闻,尝试用新思想解读热点问题,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答题水平。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快速回忆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
史纲部分的一大难点是记忆大量历史事件的时间,很多考生反映记不住关键节点。其实,掌握历史事件的关键在于构建时间轴框架。比如,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再梳理重要会议、运动和政策的年份。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记住五四运动(1919)、中共一大(1921)、长征(1934-1936)等标志性事件。还可以通过口诀或故事线来辅助记忆,比如将长征的路线编成顺口溜。有些考生喜欢死记硬背,结果越记越乱,反而容易混淆。建议结合教材中的时间表格,多做练习题,通过反复回顾来巩固记忆。同时,要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为什么五四运动爆发?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也能更好地应对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