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届考研政治大纲

更新时间:2025-09-22 04:48:01
最佳答案

21考研政治大纲重点难点权威解读与备考指南

2021年考研政治大纲已经发布,新大纲在内容、结构和要求上都有所调整,对考生的复习提出了更高标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大纲内容,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问题,并结合权威解读和备考策略进行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核心模块,旨在帮助考生把握复习重点,提升应试能力。以下内容将深入剖析大纲变化,提供实用备考建议,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

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新大纲对这三大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考生需要深入把握其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强调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考生要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例如,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关注次要矛盾,同时要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避免片面化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个规律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积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质的飞跃。比如,在准备考研政治时,不能只做少量题目,而要系统性地练习,通过大量练习达到知识点的质变,从而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式前进,而是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过程。这个规律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善于总结反思,通过不断否定错误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理解。例如,在做错题目时,不能简单地放弃,而要深入分析错误原因,通过否定错误答案,最终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在认识上实现否定之否定。

三大规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基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是形式,它描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方向,它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考生在复习时要善于将这三者结合起来理解,避免孤立地看待每个规律。例如,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也要关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还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通过综合运用三大规律,考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在考试中提出更有见地的答案。

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21考研政治大纲的重要内容。新大纲对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考生在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间的内在逻辑,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

例如,“八个明确”中的第一个明确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而“十四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具体行动纲领。通过对比分析,考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考生还要注重结合实际案例理解这一思想。例如,在分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结合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实践,理解这一思想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意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考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在考试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答案。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还要注重把握这一思想的创新点。例如,在“八个明确”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新判断;在“十四个坚持”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对发展目的的重新定位。这些创新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时代性,也是考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史纲部分: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成果,也是考研政治史纲部分的重要考点。新大纲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意义提出了更深入的要求,考生需要全面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实践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最终成熟的过程。这一理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当时党对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等问题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例如,在中共一大和二大时期,党对革命的性质还认识不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但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党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例如,在北伐战争期间,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些经验为党进一步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最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形成。例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为党领导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为党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例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革命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还要注重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例如,它与三民主义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通过对比分析,考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时政部分:如何把握2021年国内外重大事件及其政治意义?

时政部分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国内外重大事件及其政治意义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新大纲对时政部分的要求更加具体,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政治逻辑和深远影响。

2021年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全球疫情持续发展等。这些事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考生需要结合这些事件深入理解其政治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是2021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这一事件的政治意义在于,它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是2021年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的现实。例如,在选举结果公布后,部分美国政客和民众拒绝承认选举结果,甚至试图通过暴力手段推翻选举结果,这暴露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严重问题。这一事件的政治意义在于,它警示世界各国要警惕政治极化和民粹主义,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全球疫情持续发展是2021年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疫情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疫情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推动了国际合作的发展。这一事件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提醒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还要注重把握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与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都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复杂性,而全球疫情持续发展则对各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考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些事件的政治意义,从而在考试中提出更有深度的答案。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70秒, 内存占用1.69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