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考研政治国家46备考重点难点解析
随着2018年考研政治国家46考试日益临近,许多考生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等多个模块,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考生理清思路,掌握核心考点。这些问题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涉及时政热点与答题技巧,希望能为你的备考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的常考点。很多同学在复习时容易将其与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混淆,导致理解偏差。其实,唯物史观的核心在于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且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案例,比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其背后的经济根源和社会矛盾。同时,也要注意区分唯物史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避免混淆概念。例如,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力量决定历史发展,而唯物史观则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问题二: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如何应用于当代实践?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指导思想。很多考生在复习时,容易将其理解为一种简单的经验主义,而忽略了其理论深度。实际上,“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要明确“实事求是”的核心是“求真”。这意味着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本质。比如,在制定政策时,不能闭门造车,而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
“实事求是”强调“是”的重要性。这里的“是”指的是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主观臆断。例如,在经济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搞“一刀切”。
“实事求是”要求“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在解决贫困问题时,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简单地输血。
在当代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实事求是”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在推进乡村振兴时,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在深化改革时,要摸清实际情况,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实事求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2018年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很多考生在复习时,容易将其碎片化,无法形成系统认识。其实,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石,分别从指导思想、历史使命、根本立场、发展方式、政治保证、文化建设、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比如,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十四个坚持”则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行动纲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比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在理解时,要注重“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在逻辑。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八个明确”中的首要内容,也是“十四个坚持”的根本保证。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比如分析某一政策时,可以说明其如何体现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要求。
还要注意将这一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比如,在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时,可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