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笔记16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考研政治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其内容繁杂且理论性强,考生往往在理解与记忆上遇到瓶颈。基础笔记16聚焦于核心考点,旨在帮助考生厘清思路、突破难点。本栏目通过精炼的问答形式,深入浅出地解析易混淆知识点,结合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让考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无论是马原、毛中特还是史纲,我们都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复杂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下面,我们将针对几个高频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助你轻松掌握考试精髓。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简单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比如,在分析中国革命时,我们之所以能得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结论,正是因为看到了当时中国农村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点在脱贫攻坚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依靠亿万农民的辛勤劳动,才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考生在复习时,要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抽象理论,比如通过阅读《资本论》或中国革命史,深化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认识。
问题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分为两个阶段: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来说,这一使命包含“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伟大工程是根本保证,指的是党的建设;伟大事业是方向引领,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是动力源泉,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梦想是奋斗目标,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考生需要重点把握的是,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比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正是因为坚持党的领导(伟大工程),才能精准施策(伟大斗争),最终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伟大梦想)。理解这一逻辑,有助于考生在答题时做到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问题三:如何区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部署,但侧重点不同。“四个全面”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更侧重于战略目标和行动路径。比如,在回答“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时,可以结合“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指出需要通过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具体措施。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它更侧重于构建全面发展的体系。比如,在论述“绿色发展”时,就要从“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切入,分析如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考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对比表格的方式梳理二者关系:前者是“方向盘”和“路线图”,后者是“发动机”和“动力源”,两者相互支撑、共同推进。